从毕达哥拉斯,到亚里士多德,到1961年加加林,都认为地球是圆的。他们的观点有何不同?
从古希腊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亚里士多德地心说,到哥白尼日心说,到现今对宇宙中心的看法,遵循一个怎样的脉络?有何感想?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有《论天》,牛顿有《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是讨论宇宙,并成为科学史上三大巨头;在中国,屈原有《天问》,柳宗元有《天对》,都是讨论自然社会人心,并成为古中国文坛巨擘。有何感想?
课堂上介绍了对天文现象的解释过程,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本轮均轮、托勒密的改进模型、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实验、开普勒的量化到牛顿的原理。天文解释的一大特征是其时间尺度很长,因此天文观测需要累积几百年上千年的数据,才能发现规律;天文预测则可能要等到将来的人们来验证(比如哈雷彗星)。您如何看待天文研究工作中的喜悦与忧伤?
能否介绍一下宗教在不同时代排斥与融合当时的天文理论解释的情况,并谈谈自己的看法?